人们都说配音演员是一个关乎于天赋的职业,其实并非这样,天赋放在任何行业都是一个很玄的存在,不是一个硬性的要求标准,更像是一个加分项,而后天的努力则更加的重要。
一、深入理解稿件是运用语言的前提
能形成专题报道的新闻,多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,个性发展比较明显,看了或听了之后会使人能有所思有所获,并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情共鸣,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。通常说:“稿件是依据,理解是基础”。在播稿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,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,认真备稿,充分熟悉、分析、理解稿件的每段、每句与每个词的含义。只有分析理解透稿件,产生了强烈的播讲愿望,才会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技巧去表达稿件的内容,收到较好的效果。反之,责任心不强,浅尝辄止,草草看稿,应付了事,为播而播,为念而念,播起来必然呆板机械,缺乏合理的语势变化,听者会感到索然无味。
播专题报道时,要全面分析理解稿件,捋顺稿件的整体脉络,让稿件内容在头脑中“活”起来,富有生命力。要从稿件内容出发,让形式服从服务于内容,生发出具体的感情色彩,由此确定稿件的播音基调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情带声。理解、体会是第一步,是基础,理解得深,体会得深,才能形象生动地播好每一篇稿件。
二、必须在语言技巧中强调现场感
“未成曲调先有情”。现场感来之于对稿件的具体分析和理解,通过对稿件深入细致地分析理解达到如临其境,情景交融,从而产生切身感受,产生强烈的播讲愿望和情感。而感情的抒发主要靠语言技巧的运用,把蕴涵在轻重虚实,抑扬顿挫,快慢停连等语言技巧中的全部丰富的感情表达尽致,这样的播音才是成功的,才能吸引人感染人,引起听众的共鸣。
生活是丰富多彩的,播音也应当依据稿件所反映的不同的生活场景,采用合情合理,与事实相吻合的语调来叙述。感情的抒发要平和自然,不可矫揉造作,故弄玄虚,过份渲染。播音员是用有声语言进行工作的,而有声语言的产生来源于生活,如果播音脱离了现实生活,听众就不会接受,更谈不上所谓播音技巧的“现场感”。
三、必须在播音技巧中体现“对象感”
“对象感”要求播音时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及其反应,也就是从感觉上意识听众是哪些人,有什么愿望要求,以及怎样的心理状态。不仅在播音时感到有收听对象的形象存在,更重要的是要有对收听对象的思想、感情、问题的感知。找准自己与听众交谈的恰当语调,支配自己用不同的播音技巧去完成播音任务。
当一篇稿件拿到手之后,通过分析理解设想出:这样的内容和形式该对谁讲?要达到什么目的,该怎样去播?如果播音时心中没有播讲对象,必然会导致表达生硬呆板,感情平淡。反之,紧紧抓住与听众情感交流这条主线,播音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,声音也会从容自然,气息也能顺畅,语调也会连贯通达,稿件自然会播得有声有色。比如,播少儿专题节目,主要接受对象是少年儿童。如果没有设立合理的对象,仍用播新闻或其它播报方式来播音,就不和谐、不对味,口气与内容就会格格不入,孩子们就不爱听。相反,如果播送一篇新闻评论专题时用亲切的语调,以不变应万变,像播送生活类节目那样娓娓道来,同样会适得其反。所以更多的需要随机应变和经验的累积,这样拿到稿件时心里就会有一个配音时大体的认知,再展开工作时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。